全省21个市州食品标签标识实施执行状况调研结果公布
2/3食品投诉涉及标识
1月,我国首∴个食品营养标签国家标准——《预包装食品营养标签通则》(GB28050-2011)正式实施,对应新标准撕碎了青姣,我省食品标签标识问题不▓容乐观。
专家表示,我省食品标签标识主要卐存在7大问题,包括产品名称不规范不修煉能反映产品真实属性、配料表标注不符合规范要求、生产日期标注不规↓范或虚假标注、净含量标→注不规范、生产者或经销商等信息标注不齐全、贮存条件不标注以及营养成分标注不全等。问题较多的食▼品主要是糕点、小食品、酱腌菜、调味品等,企业则涉及小型酱腌菜、调味品公司、私营↙独资企业和糕点企业等小型食品企业及小作坊。
食ω 品专家发现,标签不反映产品真实属性∏的情况比较普遍,有的产品名为“苹果夹心”、“奶油夹心”等,其实包装内容为饼干,但名称上却○缺少“饼干”这个关◤键词,这些模糊的标识标注都会误导消费者。“还有的企业包装标识【上写的低盐、低糖等,但并没有标明含量多少。”省标准化院总工程师杨路说。
调研结果和食品投诉状况不谋而∞合。记者从省◤质监局了解到,2012年,质监系统涉及食品的投诉举报共71件,其中食品标识就有▆47件,达到2/3左右,食品标签标识投诉增长迅【猛。
提升企业标识责任意识
“为了节约成本,会一次性印制大量食品标签ㄨ,但食品标签相关的标靈力准有更新,企业因此积压了大量包装材料。”一家食品企业负责人私下告诉记者,“考虑到被〖处罚可能就几千元,而重新印制标签花费可能上万,因此宁愿冒着被罚款的风险,继续使用∩规定时间内未用完的标签。”
目前,我省食品中∑ 小企业占食品生产者总数的90%以上,由于企业¤规模和经济实力等原因,其解读和应用新标准的能力有限。同时,重质量轻标签也是大多数企业☆的普遍现象,有的企业未建立食品标签信息追踪与管理机制,对标签标识信息更新反应慢。
调研报告同时指出,检测方和监管方也存在◥问题。部分市、县基层质监技术机构检测手段和技术装备较落后渺茫,有的缺乏对食品标签标识熟悉的专业人士,无法※很好指导企业行为,加上食品分段聲音式管理模式,使得监管部门间信息沟通不畅,出现监管脱节现象。“监管机构应加强和提升企业对食品标签标识质量的主体责任意识,指导企业提升正确理解和应¤用标签标识的能力。”省质监 千仞峰山腳下局食品处专家王莉认为,还↓应加大投入,提高质检机构的技术水平,帮助企业把好标签标识质量源头关,加大食品标签标识的违法惩处力度。 (记者 刘佳)
责任编辑:
李莎莎